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巴金图书馆开馆有人来向巴老致敬有人带来了自己的礼物

加载中... 2024-12-03

  11月25日★★,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巴金图书馆暨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在虹口揭幕★◆■★★,巴金图书馆是将于明年建成开放的上海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注意到,手题封上面有一行字■■★★★◆“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巴金,八五年九月二十日”。据张璞介绍,这是他当年给上海的《收获》杂志写信◆■◆■,最终得到了巴老的回信★◆★★■◆。

  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前往巴金图书馆及展览现场■★,并采访了开馆首日参观的文化界人士和市民朋友。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张璞一直收集中国作家的手迹,先邀请作家题写关于读书题材的话,再贴上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他称之为“名家手题封”。当天他带来了不少自己制作的■◆★★■★“名家手题封■◆◆★◆★”,其中包括巴老题字的手题封。

  在二楼的一角◆■■★,不少集邮爱好者在加盖巴金图书馆定制的四色纪念章(绿◆★■★、咖、黑、棕)■◆★■★。正在等候盖章的市民宋漪向晨报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封。

  叶中敏告诉晨报:★★◆★■■“明年(2025年)是父亲诞辰120周年■★★,当年我父亲有超过100张从国外交换回来的藏书票■◆◆◆,明年5月份有可能在这里举办一个展览。这批藏书票是父亲是1938年从抗日战争的战火当中抢救出来的■★◆,他将这批藏书票带到香港,80多年后◆◆★★,这批藏书票将从香港回到上海■★★◆。”

  市民任先生是签名爱好者,收藏名家签名的信封和照片上万件★◆■,其中光是画家签名就有五千多张。他告诉晨报,自己今天是特地赶来参观巴金图书馆,非常高兴能有幸成为开放之后的第一位普通观众。

  在文献图片展当中看到有一幅画叫“文坛茶话图”(鲁少飞 创作)★■,里面看到我父亲的人物画像。我父亲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一位作家,他跟巴老也是好朋友◆■,我父亲收集了很多西方的藏书票,当时巴老也很喜欢,曾到我父亲家里去看这些藏书票■★■■。

  据介绍★◆,上海文学馆将来还包括剧场★■★★,包括常年的陈设,(举办)上海文学历史的陈设展览。

  叶灵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活跃的海派作家★◆★◆、书画家和藏书家,他还是我国最早的藏书票收藏家与研究家。叶中敏女士是叶灵凤的女儿,她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过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这次从香港来沪。在展览现场看到自己父亲的画像之后,她马上与同行的两位朋友分享:

  二楼的“朋友在此相聚”互动区,上海作协原党组书记王伟站在巴金的照片墙前驻足凝视,许久没有离开,他告诉晨报★◆★■:“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还曾经有幸见到过巴老一面■◆◆◆■。那时候我在宣传部工作■★★◆■◆,有一次陪同市领导去看望巴老★◆■★★,在一间小客厅里我见到巴老,他当时精神状态还比较好,话虽然不多◆◆★★★★,但是那沉稳的表情所流露出的一种热情,让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

  在现场■◆◆★■■,记者遇到陪宋漪和殷才根一道来的书友俞亮富,他也成为当天中午第一批进馆的读者◆■■◆,第133位向巴老献鲜花的读者。在俞亮富看来:“如今上海有了两处巴金先生的重要纪念地★■■:一处是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纪念馆),另一处就是武进路上的巴金图书馆◆★■■,巧合的是两条马路都姓武,且地铁10号线将两馆相联,十分方便◆■★◆★。”

  今年75岁的张璞是一位北京的集邮爱好者,当天他背着一只大包风尘仆仆赶来。原来◆■◆■◆★,这次巴金图书馆开馆是他在上海的一位朋友透露的◆■■◆★,而他刚刚到苏州参加其他活动■◆★。

  巴金图书馆是上海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和新型文化空间★◆■◆。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看来:◆■◆★◆★“巴老是中国文学的旗帜,我们有责任把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图书馆既有展览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创作,还有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记得在抗战时,巴老因闸北住所遭到日冦飞机轰炸,前往步高里的朋友家,并在那里创作了《海的梦》。我家就住在步高里对面,因此一直记得这段历史。今天在巴金图书馆选了一张打卡的卡片,上面印着巴老的话“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我会牢记巴老教诲。

  手题封共有两张邮票◆■★◆。一张是巴金头像的邮票,这是今年10月份中国邮政为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而发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一套6枚,分别表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位中国现代文学家。邮票上盖有邮戳,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首发的日子。右上角有一张邮票为1979年6月25日发行的《万里长城》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戳时间为1984年6月24日◆■■★★。纪念章的内容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积极分子游园会纪念,北京市总工会主办★◆。

  “当天晚上我从苏州赶过来了,9点多的火车,10:20分到达上海,找个地方住下来赶紧睡一觉■★,今天赶紧来这参加巴黎文学馆开馆活动。这里有好多章,我打算做一些东西(制作纪念封),然后寄到北京去★■■■,让北京的朋友们也能分享巴金图书馆开馆的好消息。”张璞告诉晨报■◆★◆。

  在文学杂志阅览室,在大阳台上◆★■■◆,爱好摄影的作家陈村拿起他随身带着的相机,不时按下快门抓拍几张■★。

  巴金图书馆开放时间为10: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地址为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455号★■■,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

  有意思的是,上世纪70年代时王伟曾住在武康大楼附近■◆◆★◆,离巴老的家直线米◆◆■:“当时我就经常在武康路走动。我后来一直在想,说不定某日我曾经碰到过巴老,也非常希望记忆当中有这样一段跟巴老擦肩而过的场景。”

  据宋先生介绍◆◆■◆◆,他集邮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而巴金先生本人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我们相信,这些由集邮爱好者自制的纪念封也凝聚了市民作为对这位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

  原来,早上8点半他和邮友殷才根先去了巴金故居附近的淮海中路邮政支局等开门,10点左右贴了邮票并盖了11月25日的邮戳◆★,然后急匆匆赶来虹口这里,而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的主题纪念章是前几天在徐家汇书院二楼的“巴金书房”加盖的。殷才根制作的纪念封是用了巴金故居的门票,然后当天上午特地到淮海中路邮政支局加盖了邮戳,因为淮海中路邮政支局距离巴金故居最近。

  老建筑修缮后开放,一片光彩。我十年前曾参与呼吁抢救扆虹园,2015年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今天看到它经过修缮后重生,活化利用,十分高兴■◆,这是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上海文化又多了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巴金图书馆坐落于上海文学馆整体区域的两栋历史建筑内,原名为扆虹园,为清末建造■◆★◆。作为老建筑保护专家,原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档案室主任娄承浩11月25日下午也去看了巴金图书馆,他向市民朋友介绍扆虹园的前世今生◆★■★,还接受了电视台栏目的采访■★◆■◆◆。娄承浩告诉晨报◆★◆★◆: